广告

新闻

当前位置:建筑中国 > 资讯 > >

智者善工——访中国知名建筑工程师周刚

2023-04-15 11:46

胡宇飞

有人说:“建筑是对历史的回应,是人类永恒的石头语言。”也有人说:“建筑是一个我们住进去的容器,同时又是展示我们灵魂的舞台。”诚然,建筑对人类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的物理空间,还能够呈现文化、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并通过建筑形式和风格共同创造城市景观。而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打造建筑物的途径,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建筑工程对于城市的形象和风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美誉度。其次,建筑工程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土地开发、材料采购、设备安装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最终,由建筑工程打造的设施不仅提供了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地点。

智者善工 坚持源于热爱

周刚是中国知名的建筑工程师,现任四川中易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1994年,他进入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从工程设计师起步,至今为止,恰好是他步入建筑工程业的第29个年头。2000年,带着六年来在工程设计师岗位上积攒的经验,周刚进入四川汇源钢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技术部经理做起,一直升至第二工程公司总经理。一次次挑灯夜战研究图纸、一次次身处工程一线指导工作……在项目上挥洒过的汗水铸就了周刚“建工铁人”的行业口碑:在同事和下属眼里,他是以身作则、善解人意的好同事好领导;在领导眼中,他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项目负责人;在客户眼中,他是言必行、行必果的项目执行者。2009年,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周刚进入四川中易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一职。十几年来,他带领公司开疆拓土,承接了数个国家级建工项目:四川省大剧院、四川省博物馆、格芯成都……一系列川渝人耳熟能详的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背后,都写下了周刚的名字。

如果说在三五年间保持着对于工作的冲劲,可能是源于一腔热血,但能在一个行业奋战近三十年,且不断输出着足以引领行业进步的成果,那我们则无法质疑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对于入行近三十年间走过的路,周刚这样说道:“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热爱’二字,特别是对技术的热爱,工程设计的热爱。回首三十多年来的从业经历,对于建筑工程的热爱始终鞭策着我,促使我始终坚守在行业一线,在实践中不断获得锻炼机会、提升个人能力、创造个人价值,在领域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直至今日,面对在建工行业里取得的诸多成绩,我始终庆幸拥有了这份热爱。它将继续督促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技术赋能 智能建造时代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科技与产业革命,都引发了建工行业的新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诞生引发了工业变革,英国人用工厂制造的钢和玻璃建造了伦敦水晶宫,标志着建筑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驱动的设备和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让纽约帝国大厦等10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成为可能;第三次产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科学辅助了北京大兴机场等复杂结构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今天,我们处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新时代,这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即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足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力量。毋庸置疑,这也将促使建工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性集成建造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工程领域,如果还不懂得智能技术的应用,那便可以称之为是技术落伍者。周刚深谙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他潜心研究智慧科技之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基于数字化、云数据传输、卷积神经网络等先进技术,为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安装管理、智慧工地施工进度可视化远程监控、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预测等环节赋能,发表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对于建工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而他本人对于建工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也有自己理解:“智能建造,就是运用BIM、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建造数字化、信息化、物联化,打造新型智能化建筑工程。它是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的延伸,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智能’延伸到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就形成了智能建造。今天,所有建工人应该共同努力,用开放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颠覆式的创新,突破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规划发展路径,避免过多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重复投资、建设、研究,应充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颠覆性、替代性的软件产品,支撑商务、设计、采购、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的信息传递和交互。”

“三化”融合 前进仍未止步

今年伊始,倪虹部长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23年的12项重点工作,其中第6项工作是“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不断提升建筑品质”,为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这表明“三化融合”——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新时代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已进入重要历史时期。进入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以及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均表明:中国建筑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么继续依赖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和发展路径,固守以“大”为“傲”,有“增长”而无发展,有“技术”而无效率,有“规模”而无效益的发展方式;要么坚定不移地从传统粗放的路径中摆脱出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升华之路。

但是,面对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趋势、新发展,建工行业中缺少着既懂建筑又理解结构,还知晓设计、建造、制造的系统性复合型人才,难以统筹好装配式建筑设计,缺少推进绿色建造、智慧建造转型的动力和能力。而像周刚这样,拥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常年深入项目一线,又懂得数字技术应用的“一专多能”全面型人才,毫无疑问将担当起带领行业发展的重任。他认为,现今建工行业要重视跨界型、全面型人才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综合化、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建工行业从业者更应该强调各专业和工种之间的融合,关注跨领域学科和技术交叉。唯有擅于跨界和交叉的人才和团队,才能促进不同专业间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形成交互的集成融合创新系统,进而使该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另外,还要重视工程设计的引领作用,推进设计标准化,促进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的高效实施,加大数字设计的普及力度,实现全行业无死角的数字化升级。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三化融合”的背景下,以周刚为代表的行业人才将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建工行业走向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建筑中国[责任编辑:doudou]
建筑中国    www.cnbui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