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创新理念“建筑医院”的联合调研座谈会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中国高科技成果转化委员会等多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旨在共同探讨与推进“建筑医院”这一新兴概念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该概念的创始人、高级建筑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罗刚先生亲自接待了与会专家一行,并陪同调研了湖南众创特种工程施工有限公司、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及湖大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指导。


大会现场
跨界联动,共绘“建筑医院”新蓝图
“建筑医院”,顾名思义,是借鉴医学领域中“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理念,将其移植到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这一概念旨在为建筑物提供系统性的“健康”监测、精准的“病害”诊断、有效的修复加固以及长期的维护保养服务,最终实现延长建筑寿命、保障使用安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座谈会上,各领域专家对“建筑医院”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随着我国大量建筑进入“中老年”期,以及社会对建筑安全、绿色低碳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维修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筑医院”概念的提出,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它强调从源头的设计规划,到施工建造,再到后期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多专业协同管理,是推动建筑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的重要创新探索。

罗刚(后排左二)与部分专家合影

罗刚(右四)与部分专家合影
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促落地
为进一步了解“建筑医院”理念的实践基础与技术支撑,研讨会召开前,专家团一行在罗刚先生的陪同下,深入企业调研。
在湖南众创特种工程施工有限公司,专家们考察了其在建筑物加固、改造、纠偏等“治疗”方面的先进技术与工程案例。公司展示的在复杂条件下实施特种施工的能力,为“建筑医院”提供了重要的“手术”手段。
在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专家团重点关注了其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材料性能测试、病害诊断等方面的技术实力。该公司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建筑医院”进行精准“诊断”的关键环节。
在湖大设计院,专家们就如何在设计阶段融入“预防”理念,提升建筑的本质安全度与耐久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前瞻性的、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是“建筑医院”“治未病”思想的核心体现。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们对“建筑医院”概念所需的产业链支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对单位现有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表示了肯定。他们结合各自领域的政策导向、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对“建筑医院”未来的标准化建设、技术集成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罗刚现场发言

罗刚被聘为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平台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会长
汇聚共识,展望行业新未来
本次联合调研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各界对“建筑医院”概念的理解,更凝聚了推动其从理念走向实践的广泛共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政策引领与标准先行至关重要,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与“建筑医院”相关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和评价体系,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是核心,应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建筑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建筑检测、诊断与修复中的应用,提升“建筑医院”的智能化水平与服务效能;跨界融合与协同合作是路径,鼓励设计、施工、检测、材料、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形成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合力;培育市场与引导需求是基础,通过宣传推广,提升社会公众和业主单位对建筑定期“体检”和科学维护重要性的认识,培育健康的服务市场需求。

“建筑医院”概念的创始人罗刚先生表示,此次座谈会为“建筑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将认真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联合各方力量,加快构建“建筑医院”的理论体系、技术平台和服务网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守护建筑安全、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引擎。
此次在长沙举办的“建筑医院”概念联合调研座谈会,标志着这一创新理念正式进入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具操作性的推进阶段,为我国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